首页|园区概况|企业孵化|技术交易|政策法规|服务中心|联系我们
 
科技成果展示
您的位置: 首页>>技术交易>>科技成果展示>>正文
功能性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2017-05-03 08:46  

成果简介:

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保障了畜产品供给,但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因抗生素饲用、霉菌毒素污染导致的饲料与畜产品安全、质量和饲料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开展功能性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有效手段。十五年来,我们在国家和省市16项课题资金支持下,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推广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1)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研究与开发:研究了抗菌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阐明其作用机理,研发出高治疗指数的新型抗菌肽(GLI13-5和GW13)产品;研制出含有复合益生菌制剂的饲料新产品11种;研制出含有药用植物及其有效成份的饲料新产品15种。这些饲料用抗生素替代技术及产品,有效消减了抗生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和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2)饲料中霉菌毒素解毒脱毒技术研究与开发:研究了霉菌毒素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及分子机理,筛选出可有效降解黄曲霉毒素的黑曲霉菌株,优化了其发酵条件,提高了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1.75倍;首创2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率达85%以上,有效降低了霉菌毒素对猪、鸡的毒害及在畜产品中的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3)改善猪、鸡肉质技术研究与开发:研制出沙棘黄酮、槲皮素等新型绿色肉质改良剂,改善猪、鸡肉品感观、风味和营养品质;研发了解决DDGS型饲粮导致猪、鸡肉质下降、货架期缩短等问题的关键技术;开发出富含共轭亚油酸、ω-3不饱和脂肪酸等保健因子的特色猪肉;研究证实了营养素和代谢调控剂可通过母体效应改善子代猪、鸡肉质,并阐明其信号传递方式与作用机理。

(4)饲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根据DDGS、血粉、富非淀粉多糖原料的特性,研发与利用系列功能性饲料(L-精氨酸、铬、血球蛋白酶、木聚糖酶等),提高了饲料利用效率与猪、鸡生产性能;研究了25种硒蛋白在鸡体内的表达与生物学功能,确定了硒代谢动力学参数,研制出成本低、效果好的生物硒微胶囊制剂。

(5)牛用益生菌制剂研制与喷施益生菌的稻秆打捆青贮技术开发:研制出牛用益生菌制剂,发明了喷施益生菌制剂的新型圆捆打捆机,用于制作喷施益生菌制剂的稻秆打捆青贮饲料,开辟了饲料新资源。

项目创新点:

(1)研究了抗菌肽、益生菌、药用植物及其有效成份等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开发并推广系列无抗生素饲料产品,有效消减了抗生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和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2)研究了霉菌毒素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及分子机理,开发出系列解毒脱毒产品,有效降低了霉菌毒素对猪、鸡的毒害及在畜产品中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3)研究了猪、鸡肉质性状形成机理与调控技术,证实了营养素和代谢调控剂可通过母体效应改善猪、鸡子代肉质,研制出改善猪、鸡肉质的系列饲料新产品。

(4)根据DDGS、血粉、富非淀粉多糖和矿物元素硒原料的特性,研发与利用系列功能性饲料(L-精氨酸、铬、血球蛋白酶、木聚糖酶、生物硒微胶囊制剂等),提高了饲料利用效率与猪、鸡生产性能。

(5)研制出牛用益生菌制剂;发明了可喷施益生菌制剂的新型圆捆打捆机,用于制作喷施益生菌制剂的稻秆打捆青贮饲料,开辟了饲料新资源。

市场及行业分析:

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在带给消费者更多畜产品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2010年南亚发生的“超级细菌”事件引发人们对患病无药可医后果的普遍担忧,近些年来限用或禁用饲用抗生素的呼声越来越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动物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建议禁止对动物饲用抗生素。美国计划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禁止在牲畜饲料中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面临如此严峻形势,畜牧业迫切需要解决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问题。

开展功能性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是破解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饲料与畜产品安全、质量和饲料资源短缺等难题的有效手段。十五年来,我们在国家和地方16项课题资金的支持下,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推广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效益分析:

近三年推广功能性饲料新产品1873.22万吨,为企业新增销售额574.93亿元。


关闭窗口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
电话:0451-51919968    邮箱neaukjy@163.com    邮编:150030